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正式成立

发布时间:2011-05-31浏览次数:43

新闻中心讯 5月27日,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成立仪式在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隆重举行。同时,由复旦大学和总部设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的英国丁铎尔中心(UK Tyndall Centre)全面合作建设的“复旦—丁铎尔中心”也宣告成立,标志着这一全球顶级学术机构首次在亚洲设立分中心。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当前所面临一个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文件达成以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治理中的一项重要议程。去年以来,由于相关各方在进一步推动减排和控制气候变化进程上的争议,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都没有能够取得很大的实质性成果。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等也急剧增加,这使得我国在相关进程中经常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我国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参与国际谈判和履行国际责任也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相关应对措施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杨玉良校长在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成立发来的书面致辞中表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及复旦—丁铎尔中心的建立,是一次气候变化研究国际合作模式的积极尝试,也是复旦在推动跨学科研究、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方面所做的重大尝试。这为我国尽快提升全球变化研究能力、争取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校长Edward Acton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复旦在与丁铎尔中心进行战略合作中所提供的帮助,并对“复旦——丁铎尔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校党委书记秦绍德在讲话中指出,环境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复旦大学与英国丁铎尔中心的合作是优势互补的。他希望中心成立后,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凝聚一批人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瞄准世界前沿问题,探索跨校、跨学科运行模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做出我们的贡献。

据介绍,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将原先分布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化学、历史地理、公共卫生与健康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学以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等9个学科和院所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复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聚焦于气候变化科学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复旦将在国际合作与平台建设中,积极摸索新的项目运行、人才聘任、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的体制机制,吸引校外、海外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入到该研究平台中来,从而建设一个能担负社会责任和使命、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全球环境变化综合性研究机构,为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减缓全球环境变化、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据悉,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所长由骆亦其教授担任,陈建民教授、李博教授任副所长,吴力波副教授任所长助理。复旦-丁铎尔中心主任由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Trevor Davies担任。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鸣波、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办主任傅小锋等有关领导也出席了成立仪式并致辞。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复旦大学和东英吉利大学的相关人员及师生代表400余人共同见证了复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和复旦—丁铎尔中心的正式成立。会议由常务副校长陈晓漫主持。

当天的成立仪式还宣布了由15位国内外一流学者组成的该研究所国际学术指导委员会的名单。复旦大学和东英吉利大学的校领导共同为参加成立仪式的委员代表——原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首任主席、英国环境、食品与农业事务部首席科学家罗伯特·沃森(Robert Watson)教授,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原国家气象局局长、中科院地学部主任秦大河院士,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吴国雄院士,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教授等人授证。学术指导委员会中方主任徐冠华院士代表全体学术委员在大会上致辞。

成立仪式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学术指导委员会的中方主任徐冠华院士、外方主任沃森教授围绕全球环境变化和应对中的前沿问题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据悉,首届“全球环境变化与应对机制”国际研讨会也于27日当天在复旦大学开幕,来自全世界的近百位知名学者将就全球环境变化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