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组建“国家医疗队”

发布时间:2011-04-12浏览次数:11

 

“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状况严重,已引起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的关心,发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日前卫生部首次启动“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项目,选派三家全国著名的部属部管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建“国家医疗队”,深入内蒙、新疆、云南、青海等十八个省(区、市)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医疗援助,以一流的医术造福当地百姓,并为当地医院“造血”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卫生部举行国家医疗队出发仪式

2011年4月11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樊嘉教授领队,中山医院眼科、创伤整复科、内分泌科、妇产科、口腔科、骨科、心内科、消化科以及儿科医院儿神经内科、儿童保健营养等科室的11名专家和骨干医师组成的首批“国家队”,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启程出发,赶赴“溜索医生”所在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医疗援助工作。
当日上午,卫生部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简朴而热烈的“2011年国家医疗队出发仪式”,由卫生部有关领导向三家医院代表和国家医疗队云南分队代表授旗,标志着“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项目正式启动。

出发仪式由首批国家医疗队领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副院长主持。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孙阳副司长、高学成处长,复旦大学党委王小林副书记,上海市卫生局瞿介明副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玉琦院长、秦新裕书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院长、以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复旦大学其他附属医院的各位领导出席。首批国家医疗队队员及中山医院各科室主任、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出发仪式。

孙阳副司长讲话指出,基层工作经历对每位医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基层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业务素养,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从而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他鼓励医疗队员要不负重托,全心全意服务,出色完成医疗任务,切实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把党和国家、卫生部及医院对广大群众的关怀送到当地。

瞿介明副局长代表上海市卫生局发言,他说,中山医院在以往的医疗支援工作中,特别在对口支援云南县级医院的工作中表现突出。他还希望医疗队认真整理总结经验,探索一条成功的巡回医疗工作模式,为其他兄弟医院进一步开展医疗支援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良好基础。

王小林副书记代表复旦大学发言,他说,能够作为国家医疗队派出医院,是中山医院的无尚光荣;医疗队员能用自己的知识为当地百姓治病,这是医务人员的神圣使命。希望医疗队员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医疗卫生政策和民族政策,工作中努力发扬白求恩精神,党员同志更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王玉琦院长代表中山医院发言。他说,多年来,中山医院一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各类医疗支援和应急救援中走在前列。本次“国家医疗队”的医疗队员都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医生,科室克服人手紧缺、工作量繁重等困难,支持国家医疗队的援建工作,尽力为其解决实际困难。

医疗队队长、眼科主任袁非教授代表医疗队感谢院领导与科主任的支持与信任,表示医疗队将努力践行中山精神,当好中山的形象代言人,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为当地百姓服好务,出色完成支援任务。

全院动员起来  确保援助取得实效

根据卫生部的安排,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被指派为“国家医疗队”的三家组建医院之一,将自2011年4月起,在今后半年内赴云南、青海、安徽、重庆、四川、新疆六省(区、市)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在当地开展手术示教、教学查房、危重病人抢救、专题讲座、学科和科室建设规划、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系列工作,为边远地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接到援助任务后,中山医院迅速行动起来。为确保国家医疗队的组建以及今后的援助工作取得实效,医院成立了国家医疗队工作指挥小组和工作小组,王玉琦院长和秦新裕书记挂帅,业务副院长樊嘉总负责。在与当地政府和医院取得联系后,中山医院详细了解当地医疗状况和需求,根据需要展开人员选拔,制定详细的援助计划、行程安排以及物资保障等。眼科袁非主任第一个报名参加了,他说:“我要带个头。到了当地,我可以全面了解这些地区对眼科医生需求的具体内容,回来后可以对今后派遣的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在袁非主任的带动下,眼科严翔、陈旭医生也报名了;神经内科、心内科、骨科、妇产科、消化科、护理部等各个科室的100多位60后、70后骨干医生纷纷报名参加,他们都说:“能尽己所能为落后地区百姓服务,这是作为医者的职责所在。”

了解当地需求  制订详细的援助计划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健康状况的批示精神,中山医院将支援的“第一站”选定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泸水县和福贡县。这三个县为云南省内最边远的地区,县级财政入不敷出,县、乡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陈旧、药品匮乏。怒江峡谷,山高水急。“溜索”是怒江边的乡民主要的渡江方式之一,也是出诊的乡村医生惯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肩挎医药箱的“溜索医生”,每次出诊都要在30多米高的怒江上空来回“飞行”。在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他们依然坚持医疗事业,保障着云南怒江两岸的大山深处50多万各族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索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也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

针对当地经济贫困、缺医少药严重以及儿童健康问题等医疗现状,中山医院确定了首批医疗队的人选,并与儿科医院院领导商量,请该院派出2位儿科医生,共同组建“国家医疗队云南分队”。这支医疗分队有11人,由中山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樊嘉教授领队,包括中山医院眼科主任袁非主任医师(队长),医务科科长、创伤整复科杨震(副队长),口腔科于晓萍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凌雁,妇产科唐文斌,骨科肖剑,心内科张书宁,消化科涂传涛以及儿科医院儿童保健营养科徐琼,儿神经内科柴毅明。平均年龄38岁,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正在攻读博士,具有十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个个技术高超,属于医院的精英团队。

4月11日航班到达云南昆明后,中山医院首批“国家医疗队”将赶赴怒江州所属贡山、泸水和福贡三县。在今后一个月里,他们将在当地积极开展义务咨询和健康体检等义诊活动,造福当地老百姓;开展适宜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新技术;同时,通过门诊带教、教学讲座等形式,强化和培养一批当地乡村医生,旨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切实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和医院管理。同时,中山医院还捐赠给当地价值7万余元的医疗器械、常用药品,为当地基层医务人员购买了适合他们的临床适宜技术书籍400余册,印刷了健康教育宣传单5000余份等。

中山医院王玉琦院长介绍,该院将在今年4月至10月半年内组建6支医疗分队,每支派出至少6名临床骨干,各由一名院领导亲自挂帅,每月轮换一次。支援地区包括云南怒江州,四川都江堰,青海玉树州、海西州,新疆叶城县、阿尔泰地区,安徽泾县、无为县、繁昌县,重庆梁平县、垫江县、丰都县、石柱县。

长期援助落后地区  变“输血”为“造血”

中山医院长期对口支援多个落后地区以及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至今已派出多个医疗队到云南、贵州、甘肃、新疆等地区进行长期医疗支援。医院多年来的医疗支援已颇见成效,医疗队不但为当地的病人进行诊治,更注重对当地医生的培养,不断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授人以渔,让更多百姓受益。

在对口支援云南曲靖市富源县人民医院过程中,医院将连续三年对当地进行医疗援助,每半年派出一支医疗队,至今已派出三批14位医生。自2010年4月起,“中山富源医疗队”发挥中山医院优良传统,针对当地医疗现状,克服重重困难,因地制宜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大大提升了当地的诊疗水平和人员素质。据悉,曲靖市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首例腹腔镜右结肠切除术、首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均在中山医院的支援下取得成功,造福了曲靖市百姓并辐射至昆明。在中山医院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下,现在富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已能常规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及妇科宫外孕治疗等业务,重点专科之一的普外微创专科建设已初步形成,同时推进了呼吸、麻醉、神内、心内科的重点专科建设。

同时,中山医院还积极接收当地医护人员来院进修学习,各对应临床科室为每位进修医生安排导师专人带教,为他们分别制定个体化的培养计划,为对口支援地区培养更多更加符合当地医疗需求的优秀医护人员。

医院不断将医术精湛的医护人员输入到对口支援地区,更是对当地医护人员强化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变“输血”为“造血”,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