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香港文汇报》2011年3月10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3/10/ED1103100014.htm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章萝兰、周婷) 内地名校上海复旦大学即将来港招生,据悉,该校过往数年都有录取本港尖子,人数一直维持在12至13人左右;至去年有关数字攀升1倍,共有25名港生入读,创下历年新高。今年该校继续以应届预科生为对象,主力吸纳会考4优或以上的学生,尖子一经录取将获得每年5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有本港升学专家表示,复旦属一线大学,且位处繁华的上海,城市竞争力越来越强,相信部分学生会看准此点,期望尽早到此建立人际网络,令该校的叫座力增加。
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的上海复旦大学,今年将继续招收本港会考4A或以上的尖子成为该校的“免试生”,目标名额约为10个。据了解,复旦一直以每年录取10名香港“免试尖子”为目标,但过往几年多未能招满,低潮时更仅得1、2位香港“免试生”到上海报到,若将透过港澳台联考进入复旦的港生计算在内,则每年约有十多名港生入读。
港家长捧名气 复旦较蚀底
复旦校方认为招收港生的数字一直未有明显突破,是因为在港的宣传工作不足,因此希望未来加强在港宣传。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表示,根据过往经验,港生一般对经济学、工商管理和临床医学等科系较有兴趣,大学将根据申请者的会考成绩及面试表现,择优录取。
学友社总干事列豪章表示,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内地知名大学在港招生已经多年,而复旦在内地的排位当在全国首5名之内,“但对香港家长而言,他们选校很多时只是看重学校在香港的知名度,未必太深究大学的质素;正由于家长以往只知追捧北大和清华,这情况令复旦处于一个比较吃亏的位置”。
北上早铺路 建人脉利工作
不过,列豪章补充指,随着内地主要城市如上海和北京的竞争力不断加强,相信有更多尖子期望尽早北上,为未来“铺路”,“有港生认为早点北上,可以建立人际网络,对将来找工作或做生意都会有帮助”。而复旦位处发展迅速的上海,有望受惠于此,亦有望逐渐招收更多各地顶尖学生。
据悉,复旦大学今年在港招收“免试生”的条件为应届中六、中七学生,于会考中最少报考包括中、英和数在内的6个科目,并考获至少4优或以上成绩,当中包括中、英文科具5级以上。获录取的“免试生”将可获得每年5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足够应付港生在上海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另外,港生在学期间可到内地不同省市进行国情考察,亦可获该笔奖学金的资助。
推院校国际化 增留学生比例
据了解,现时不少内地院校均致力推动国际化,除了在校内提升留学生比例,对外亦加强与国际院校的交流合作。复旦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庄辉表示,经济、医学和新闻等学系是复旦最为国际化的学系,这些科系亦顺理成章成为较受港生欢迎的学系。另该校亦会为港生安排“国情之旅”,帮助港生了解内地社会、风土人情。
去年获免试录取的5A香港尖子罗彩瑚,现就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一年级。彩瑚直言,来复旦就读前曾担心内地院校或不及香港国际化,但当她首次见到一班同学时,就有1/3同学为非内地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班级犹如一个“小小联合国”。她笑称:“有一次做group work,我们小组一共有7位组员,7位组员居然都来自不同国家!”
另外,复旦亦在课程中加入国际化元素,管理学院一年级港生华苑彤表示,以“英语多样化鉴赏”这门课为例,选修的学生每周都可通过视频,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的高校学生跨国互动,探讨英语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变化。据了解,复旦大学已有逾100门这类“多方课程”,让学生与国外学生实时交流。
初来乍到的港生对内地国情认识不深,有见及此,复旦大学会为港生安排“国情之旅”,加速港生融入内地社会。经济系一年级港生谢梓君表示,校方每学期都会安排一班港生到1、2个内地城市考察,如上个学期便到了南京和扬州,这个学期则会去西安和延安,“通过这些考察,我们可近距离了解不同省市的特色,的确帮助了我们这些港生更迅速投入内地的校园生活”。
港生品尝上海特色小吃“小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