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群英风采 迎国庆60周年

发布时间:2009-06-06浏览次数:48

    525,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集中展示了在上海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60位重要人物,我校著名学者谭其骧、陈望道、苏步青、谢希德、谈家桢五位教授入选,居上海市高校首位,我校300名学生也作为首批观众参观了主题展。

    此次展览体现了上海解放60年来引领上海人民在各个领域、各个时期团结奋斗、不断创新的城市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再现了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城市魂脉。
  
  在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复旦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为上海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名列此次展览的五位复旦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次展览将持续到63
  
  附五位学者的简介:
  
  1、谭其骧(1911-1992),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字季龙,浙江嘉兴人。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社会系,1932年毕业燕京大学研究院,195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历任历史系主任、校务委员、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历时三十余年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中国历代疆域的形成和发展提出重要理论根据和具体标准,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重大贡献。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具有学科开创意义。创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亲自培养了我国首批文科博士和大批专业人才。主要论文编入《长水集》(上、下册)和《长水集续编》。
  
  2、陈望道(1891-1977),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原名参一,又名融,字任重。浙江义乌人。日本中央大学法科毕业。回国后积极提倡新文化运动,任《新青年》编辑,1920年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与陈独秀等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1942年创建了复旦大学新闻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担任复旦大学校长长达25年。1961年后,兼任《辞海》编委会主编。毕生从事进步语文运动和语文科学的教学研究,建立了我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著有《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等。
  
  3、苏步青(1902-2003),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原名苏尚龙,浙江平阳人。1919年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即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得到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评价。1952年院系调整后历任复旦大学数学系主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58年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数学英才。1978年后任复旦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并继续在计算几何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4、谢希德(1921-2000),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福建泉州人。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学系。后留学美国,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210月回国到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历任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校长、顾问等职。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8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表面物理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对我国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和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成就卓著。她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积极参政议政,关注并投身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为复旦大学和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5、谈家桢(1909-2008),著名遗传学家、教育家。浙江宁波人。1926年入东吴大学主修生物学。1934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1937年毅然回国,被聘为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中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丰富和发展了摩尔根遗传学说,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院系调整后,先后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副校长,在复旦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他还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