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优秀中学生谈平行志愿中的博弈

发布时间:2008-04-29浏览次数:10

    200824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及投档方式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标志着上海市的高考填报方式已从传统的高“博弈”、高风险进入一个“平行志愿”的低风险阶段,其重要的特征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逐分投档。

今年志愿填报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减少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博弈成分,缓解“一报定终身”带给考生的压力。但是“平行志愿”填报方式是否一好百好,不再需要“博弈”而轻松搞定自己的志愿呢?在我看来,这恰恰是考生朋友在今年填报志愿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和把握好的问题。平行志愿条件下的志愿填报方式是除去了高分考生志愿“大幅跳水”风险外,志愿填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传统志愿模式的“老”风险和新增的风险,在此列析一些博弈看点,向考生提个醒。

一、           志愿填报放在“考前”:学校志愿定位中的博弈

与苏、浙、湘三地考后出平行志愿方式的“三知”(知分,知线,知位)相比,今年上海志愿填报放在高考前,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与高校的实际录取分数线的匹配程度因此有所降低。在高考前填报志愿,考生无法预先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分数的全市排位以及上海相应批次的分数线等情况,而通常需要通过结合自身平时的综合学习水平和年段排名以及所在学校历年进高校的人数分布等情况去研判与所填志愿高校匹配的最大可能。简单地说,考生依据自身平时的高考实力为“基准”去选择高校。这个基准(估算的高考分)与实际高考分、高校录取线的差异是考前填报志愿的风险之源。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高考中,有60%的学生能做到正常发挥,20%的学生超常发挥,还有20%的学生则会发挥失常。考生在填报志愿中既要考虑正常发挥,又要顾及超常发挥或失常发挥的情况。对于今年志愿填报中的ABCD四所院校,应把握好四次志愿机会和注意规避志愿设计的制度风险,可以采取“冲A、稳B、守C、保D”的方法。比如,第一批次ABCD四所平行学校中,A院校应该是自己目标的学校或超常发挥时可能达到的学校。据近年的生源统计,限于近年高考试卷的难度,区重点和普通中学进入复旦的比例占14.89%,意味着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可能在高考中考出高分。我的理解是,大家可以把复旦大学作为第一批当中的“零志愿”,不妨大胆一试,20%的超常发挥是对平行志愿中“分数优先”原则的最好注解;B院校则可以采取“沉稳”的做法,相当于是2007年以前传统志愿填报办法下的第一院校志愿,与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和实力相当;C院校的填报则可以与A志愿“冲一冲”相对应,采取“守一守”的做法,这样能取得“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平衡”的效果;D院校的填报则是尽力确保被录取为原则,这是规避考前平行志愿风险的关键,可以考虑选择明显低于自己平时的水平的甚至是保底学校,保底学校所带来的好处是风险减少的前提下还可能“抢占”相对满意的专业,这相当于为规避志愿风险加保险,从而尽少了进入征求志愿的可能。

二、           分数优先:相同总分投档中的单科博弈

在分数优先的投档原则下,意味着考生报考学校是以“分数论英雄”,关键时刻成也一分,败也一分,一分定乾坤。根据今年的方案,高考总分相同时,高考单科的成绩也是“分分计较”。比如,在高考分数相同的A校志愿考生,会因为高校投档比例(11.05)的限制,出现单科分高者投进A校,而单科分数低的考生被投入B校。同分的投档规则正是针对近年的高考同分现象相对普遍而设计的。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重点留意诸高校针对相同考分考生的录取处理办法:如果说高校计划弹性较大,那么同分都取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不然。比如,复旦大学今年推出的“进档即取”贴心政策,急考生所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重点强化一下语文(文史类考生)或数学(理工类考生)科目,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三、           遵循志愿:关于志愿填报次序的心理博弈

先谈平行学校志愿的顺序,被分为ABCD的次序,看点在“平行”。正确的平行志愿投档主要过程应该是这样的:考试院先判断考生的总分是否达到A校,如果是,则作为第一志愿投进该校(原则上已可录取);如果不是,将判断考生的总分是否达到B校,如果是,仍作为第一志愿投至B校(原则上已可录取),如果不是,继续投C,依次类推。关于投至B校时的“仍作为第一志愿”投档,是平行志愿投档的实质,我们再次可以理解一下上海教育考试院方案中的原文表述: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后,招生院校获得考生志愿信息时,只显示考生填报本校的志愿,不显示其余“平行志愿”院校名称及院校顺序。也就是说,制度上根本不允许院校在录取时知道考生的志愿中的ABCD院校位置情况。

平行志愿投档主要过程示意图:

 

 

考生须引起注意的是高校招生加分优惠政策。高校为了竞争生源,通常都希望考生填报自己的院校为A校,甚至给出许多加分政策与考生签协议方式来约束考生志愿A位置。类似情况一定是让考生难兼“鱼”和“熊掌”。关键在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志愿填报政策与高校招生政策之间政策差异所致,但上海市的招生政策是硬的,而高校加分优惠政策是“软”的,需要考生的“诚信”作为支撑,而这种“诚信”却不能使志愿在计算机投档时得到体现。可见今年的平行志愿就是给出了“鱼”和“熊掌”可兼得的选择权力,即考生即便是将加分院校的志愿填在B,如果考生被投档至B校,考试院将仍以第一志愿方式出现,考生可继续享有加分优惠等政策,即除了与填报加分院校为A校有等同效果以外,还多了一次选择A校的机会,复旦大学被称为第一批中的“零”志愿的说法由此而来。单是院校与考生之间因为加分优惠政策所建立起来的一种诚信关系将随着平行志愿改革深入和时间的推移,逐步趋向更加有利于考生的志愿选择而淡化。

再谈一下,院校专业志愿顺序和调剂志愿。专业志愿顺序建议按分高到分低,但也有博弈成分,主要看高校的投档方式如何。这里只介绍以“专业级差分”方式录取的志愿顺序关系。大量的考生会依据历年的高校录取分数来判断专业的热门程度,然后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近年来,名牌高校的本科教学培养正朝着淡化专业、逐步实施通识教育的方向发展,进校一年后还有更多的选专业机会。因此,面对专业投档中的“一分定胜负”情况,建议考生填报专业志愿时专业之间的分数梯度不可过“紧”,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分差设为学校专业级差分的24倍,其中的第一个专业志愿可以是略高于或等于平时实力所能达到的最佳专业,最后一个专业可以是愿意调剂中的最后一个专业。特别想强调的是专业调剂栏的填写。根据我们调研,平行志愿条件下的高分考生被退档大都是因为填写了“不愿意调剂”。反之,如果考生填写了全部愿意调剂,等于在分数达线的情况下,考生为自己被录取加了保险杆。关于5%自主生的专业志愿填报,上述方式是可行的,只是不达线时,学校会用机动计划进行调剂录取。

四、           征求志愿:关于批次的风险与机会

征求志愿对于上海的考生至今应该都有基本了解。这里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两类考生容易进入征求志愿环节。一类是在ABCD志愿院校中填过“不愿意服从调剂”,一旦进档考生所报专业志愿无法满足时,会无法调剂,而直退档至征求志愿。每年会有一批这样的考生,主要是这些考生存在“调剂”专业一定是差专业的误区,其实不然,专业调剂指的是在考生因信息不对称所填专业相对集中而导致其余专业计划不满时采取的专业计划调整录取,这意味着有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考生却没有同时填报而空缺。比如,在传统志愿时,复旦大学的新闻类、金融类专业也都出现过调剂情况。另一类考生则确是因为考试发挥不够理想,高考成绩不达线。再应该提醒考生的是,因不愿意调剂而“落”到征求志愿时通常也属“跳水”现象,其风险与非平行志愿填报志愿“跳水”相当,等于没有完全用足平行志愿政策带来的好处,这里也十分希望考生在填报复旦大学时尽量做到全部愿意服从调剂,因为新生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后还有600多个转系、转专业的机会,同时还有很多的修读第二专业和第二学位的机会。一所竭尽可能为学子营造公平、广阔成才空间的大学一定能为考生带来全方位的发展机会,相信是你最佳的决定和无悔的选择。

当然考生朋友也不必过于担心征求志愿情况。因为征求志愿同专业志愿调剂一样,同样存在许多机会,主要是考生志愿信息不对称所形成的一些不错的院校计划未满机会,还有就是一些包括外地在内的高校,会因为高分考生而增加招生计划。

五、           其它:来自院校政策风险分析

主要有两方面的风险需要提请考生注意,一是部分院校调档比例不确定。上海教育考试院规定,招生院校的调档比例控制在105%以内。那么院校调档比例到底是105%还是100-105%中的某个值呢?令人头痛的是一些高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投档比例在录取前再决定:分数高了105%,分数低了100%,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所在学校不因105%降低录取分数线而给高校造成今后生源压力,而这样的做法却给考生增加了填报志愿风险,考生朋友须密切关注。当然复旦大学也考虑到这个因素,从突显和保护考生利益出发,果断地将调档比例定格在105%,固定调档比例值可以明显降考生风险,特别是对名牌高校来讲降低风险效用更明显。二是源于高校加分政策的风险。复旦大学自2007年开始取消校内加分政策,为更好地贯彻和实施平行志愿政策扫除了障碍,而减少或取消校内加分政策是配合实施高考平行志愿改革的发展方向。根据湘、苏、浙三地平行志愿录取结果,高校实际录取分数普遍出现“分数段扁平化”状况,即一所高校录取分数的最高分与最低分大幅“缩水”。许多高校出现了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差在10分左右。这对含有校内加分政策的院校录取结果会出现令社会难以接受的情况:进档考生中高考最低分考生会因为加10分或20分后成为了该校的最高分,所有没有加分的考生或少加分的考生的专业录取利益均因此受到威胁,甚至是直接失去理想专业的机会。同样,高校也在担心生源因此流失,这是因为由于院校加分政策不受ABCD位置的限制,一旦考生将所拥有加政策的院校不填在A位,而是填在了BCD位,必然会导致高校加分政策考生大量流失,甚至高校加分政策对于吸引生源的优势趋于微弱。为此通常会采用两种方法来缓解生源压力,一是采取大面积加分的办法,即加分人数大于或等于招生计划数(每人都加等于没加,相信高校是善意地蒙一蒙考生,却不失公平性),以吸引加分考生填报。二是高校今后采用减少加分数量和压缩加分幅度来增加公平性,并会不断朝着取消加分优惠政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