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专业:仅有兴趣是不够的

发布时间:2006-12-01浏览次数:4565

作者:司雪   责编:郑蔼娴

我遇到过一些高三同学,他们说不出自己喜欢什么,因此为不知道考什么专业而苦恼。后来我发现另有部分同学,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明确自己报考什么专业,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但是却因为父母的反对而痛苦不堪。

那么,考生面对兴趣,究竟应如何报考专业呢?我以为在报考专业的时候,需要把升学、就业、成本、考生身体状况、专科发展前景、院校竞争状况、院校条件、地理方位等等因素综合兼顾,统筹考虑,但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必须了解自己各方面身心因素以及潜能优势。影响一个人潜能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是学科兴趣、生涯动机倾向、能力发展的优势所在以及自己的个性禀赋,报考的专业一定要与之相适应。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学习、工作的内在心理需求。考生选择自己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对自己以后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愉悦性都将起到很大的影响,也是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兴趣至上”是有偏差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高中生的兴趣有很多还是表层的,游移的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对专业的了解也是肤浅的和模糊的。因此,我觉得父母有必要了解孩子“兴趣”的程度,了解兴趣是表层的,还是潜在的;是一般的,还是浓烈的;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是可变的,还是恒定的。是可转换的一般的喜欢,还是一种无可替代的酷爱或痴迷。如果,孩子的兴趣是潜在的、浓烈的、持久的和恒定的,又具备与兴趣相匹配的能力和素质,那么这类考生就一定毫不犹豫地服从内心的呼唤,父母无论喜欢不喜欢都应该支持孩子的选择。因为,选择了更能充分发挥潜能的专业和职业,更容易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更容易醉心于迈向自我实现的境界中。对这类考生来讲,选择专业比选择学校重要。因为专业将可能终身相伴,而与学校的相处只是短暂的时光。

学习某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的内在倾向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涯动机。生涯动机是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的一种内驱力,是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机和动力,它能够激发个人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在专业和职业上有所建树。

一个人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不等于就能够学好所选择的专业和从事所选择的职业。因为兴趣和生涯动机并不表明个人具备了某方面的潜在能力。有的人喜欢文学,想当作家,有的人喜欢绘画,想当画家,但成为作家和画家的终是极少数,因为除了能写爱画之外,无论是作家还是画家都需要有一定的天分以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考生是否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学好自己选择的专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所建树。因此,考生的能力优势也是报考志愿应该思索的因素之一。因为,不同的能力优势对应的专业和职业是有较大差异的。

在报考专业的时候,还应考虑考生的个性特征。因为不同的专业和职业对个人的个性特征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人具备了学习某一专业的兴趣、动机和能力,还要看他的性格心理特征是否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和适合从事这个职业。比如学习医学专业和从事医学职业的人,在严谨和责任心等方面就有较高的要求。而对于一个学习管理专业和从事管理职业的人来说,世故性、恃强性等方面就要求多一些。

另外,上哪所大学、报考什么专业,应该以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为标准。如果一所学校和一个专业不能帮助自己达到人生的目标和职业理想,那么无论这所学校名气有多大、专业多受人追捧,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对学校和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的评价。选择符合自己的水平、与自己的理想和职业目标相对应的学校,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切忌“傻子过年看邻居”。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只有综合分析自己各方面的身心特点和潜能优势,权衡利弊,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在未来的大学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创造辉煌的成就,实现职业目标和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