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时我们在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3-06-30浏览次数:10576

今年的高招宣传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考生和家长们在众多高校、各种专业中犹豫不决,高校老师为宣传、招生全国奔波,在繁忙、疲惫,甚至焦虑之余,我们不禁要静下来稍事休息,扫去那些纷繁的、嘈杂的、焦躁的,甚至虚无的声音,好好想想,招生时我们在做什么。

 

对大学而言,人才是基础,是最渴望的资源。无论一所大学有多少经费、多少院系、多少教授,没有好的生源,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米”与“炊”之间还得要看是否合适。大学招生最要紧地是招到适合自己人才培养理念的学生,复旦要培养的是综合素质高,有国际视野,将来能够成为各行业领袖与领军者的人才。无论是前段时间的自主招生,还是现在的高招工作,复旦的老师们都努力地与学生见面。双方有对话才有了解,才能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理念,让学生选择成为何种人。目前在复旦读书的学生,进校前几乎都跟老师见过面,学生与学校之间已经形成相当的默契,校园氛围和谐,有一种共同进步的引导力量。

 

对中学而言,升学指标是重要的考核内容。从大学的角度,我们非常理解中学校长和教师的压力。但是单纯地为了应试和分数的中学教育,毕竟不是“长流之水”。即便学生在这种高压下考上了大学,也往往后劲不足,学校和社会收获的都是“揠苗助长”的苦果。我们希望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使中学不要再为“挤”出学生的成绩而疲于奔命。复旦通过以综合评价为标准的自主招生,以及现在淡化文理的大类招生,都是为了从全面综合发展的角度选拔学生,更是要以此引导中学教育,逐步让大家明白,不用“应试”也能考上中国的顶级高校。

 

对学生而言,选择高校和专业不是为了一时的风光或者四年的闲适,而是为人生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规划。高校与专业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而绝大多数的学生以及家长现在都缺乏这方面的思考,都急于拥挤至某些热门专业,一时间让这些专业的分数如楼价般飞涨,使得真正想上这些专业、适合读这个课程的学生难以考上,而更高分的考生进校后才发现这不是之前从字面上所想的情况,以至于苦于应付课程。学生要了解一所大学应该尽可能地与大学老师联系。关于一个学校的基本数据,有多少人、多少学科、多少博导院士之类,网上都很容易查到,但对于这所大学的人、大学的精神,只有接触之后才能感受到,而那些网上的各种流言蜚语、道听途说,更是要与我们的老师相谈后才能真正地去伪存真,不被流言所蔽。复旦招生组的老师们并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而到处奔波,我们深深地觉得,我们有义务告诉广大考生如何选择学校与专业,如何规划人生与事业,更广阔的世界是何种模样。最后考生哪怕没有选择复旦,我们的老师也往往会向他或她表示祝福,这毕竟是人生的一大步,作为师长我们有义务表达这样的关爱与情怀。

 

对社会而言,大学是“正能量”的重要引导力。在物质追求与实用主义越来越强盛今天,我们忘却了很多传统中优良的、引导我们安生立命的精神需求,大家陷于浮躁与虚无之中。古人说读书是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不要求所有人都如古代知识分子一般去抗衡流俗的力量,但我们确实在以微薄之力来抗衡这个社会中急功近利的情绪。招生不是花拳绣腿,不是才艺展示,不是销售买卖,不是相互攻讦。过去说红军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努力工作和奋斗的正是让复旦招生成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以此“星星之火”为教育为未来点起“燎原”之势!

 

(供《广州日报》约稿)